这么大的北京城,漂着的人有多少?数不清。导演余治林也记不清周围的朋友里,有多少人漂来又漂走,不过,朋友们的故事,他倒是一点一滴积累了不少。日子一长,就有了《北漂鱼》的剧本。来京七年,拍了两部电影和若干话剧之后,余治林终于把《北漂鱼》搬上大银幕。
《北漂鱼》的主人公余小宝是一个怀揣电影梦想的大龄北漂,他隐瞒了拮据苦闷的生活现状,在老家的女儿小妮面前将自己描述为成功大导演。小妮突然要带着几个同学到北京看导演爸爸,这让刚刚当上剧照师的余小宝猝不及防。为了不让女儿失望,余小宝向各路“北漂”的兄弟姐妹求救。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即使是假扮一个导演,困难也比想象中多得多。随着故事的展开,“北漂”的生活百态尽显……
导演余治林本来是个商人,在贵州老家生活得挺惬意,他却偏偏痴迷上拍电影。2006年,余治林把生意托付给别人,孤身来到北京。他在影视圈的第一份工作是剧照师,这个经历和《北漂鱼》里的余小宝一样。他说:“这个角色确实有我自己的影子,只是当年过得没他那么悲催吧。”余小宝在自己简陋的出租屋里养了两尾小鱼,在余治林看来,这样的设计小小地点了下题,“在北京漂着的人都像一条条小鱼,好多人都有跃龙门的梦,漂不动就离开;还有力气漂,那就坚持着呗。”
从剧照师做起
大众电影:你从贵州来北京时,最初怎样进到影视行业的?
余治林:我刚来北京时,遇到一个电影《追爱总动员》。那会儿剧组已经没有空余的职位,我就跟制片方说,我在剧组所有的费用由自己承担,而且我自己的车可以无偿给剧组使用。人家就问我会干啥,我说会拍照,导演就让我做了剧照师。我去剧组就为学习,后来跟制片、导演、摄影师都成为朋友。他们说,你有这个精力和能力,为什么不开个影视制作公司呢,这样可以拍一些你想拍的电影。2006年12月,我们几个朋友就一起开了影视公司。
大众电影:《北漂鱼》里面,你写了不少在影视圈边缘的“北漂”们的苦与乐,那些情节在现实中发生过吗?
余治林:我知道有很多群众演员生活挺苦的。前两年,在怀柔的中影制作基地附近,有很多群众演员找活干。有的“群头”就跟他们说,可以安排他们进组拍戏,但是要按角色大小、有无台词收费,几百块到上千块的都有。许多群众演员都跟着去了,最后钱没赚到,人还出不来,甚至有“群头”殴打群众演员的事。我们这部戏偏喜剧,就淡化处理,设计了“六子”把群众演员骗到工地干活的情节。实际上,这种事也的确有人遇到过。
大众电影:片中有一些余小宝回忆“北漂”生活的片段用黑白片的形式处理,为什么这么设计?
余治林:我觉得整个片子如果纯粹用喜剧的方式来表现主题,还不够。我打算用这些闪回的片段来展现“北漂”生活的艰辛,另外也希望以此暗示大家,余小宝已经快绝望了,准备放弃了,希望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自己的剧组“卧底”
大众电影:你的第一部电影《水凤凰》,你的身份是出品人,后来的《炫舞天鹅》和《北漂鱼》才转做导演,转型的过程困难大吗?
余治林:其实我在制作《水凤凰》的时候,不单做出品人,还是剧组的剧照师。除了主创之外,剧组的其他人都不知道我的出品人身份。拍片过程中,我因此有机会观察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还有各个部门的工作方式。包括场工是如何工作的,我都清楚得很。他们有不为人知的苦与乐,也有自己偷懒的方法(笑)。所以,后来我做导演遇到的困难就没那么多,因为经验很丰富嘛。
大众电影:听你的这个经历,有点像在剧组“卧底”的意思。
余治林:这个学习的过程就像在编织一张网,通过观察,我可以知道制作中存在哪些漏洞。现在国内影视圈确实挺乱,剧组各种克扣制作费的现象很常见,无论剧组大小都存在这种情况。我给未来想做投资人和制片人的人的忠告就是,你至少得对剧组的各个部门都有了解,知道哪些地方会有不必要的资金浪费,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增加投入来给电影加分。
大众电影:制片人和导演这两个角色,你今后会偏重哪个?
余治林:我会专心做导演。我希望在未来能遇到一个好的制片人,这样,我就能专心创作。我以前做过出品人,因而更理解他们的苦衷,我做导演懂得“好钢用在刀刃上”,不会浪费人家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