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农户”的模式面临诸多挑战的今天,“合作社”模式或许能趟出一条新路。
在怀涿盆地产区,从原酒供应到自主品牌建立转型的企业,龙珠酒业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2012年刚刚成立的龙珠酒业就是从原酒供应商转变而来的企业之一。公司总经理许桂军告诉记者,将农户变成股东,以合作社的模式进行发展是目前企业最大的不同之处:农户以土地入股,公司和农户一起将土地变成葡萄种植基地,实施规模化经营,激活农民积极性的同时保障农民的最大利益。
在“公司+农户”的模式面临诸多挑战的今天,“合作社”模式能否趟出一条新路?《酒世界》杂志社对话龙珠酒业总经理许桂军,试图找到一个肯定的答案。
《酒世界》:您以前也是从事原酒加工,现在转型为自己做品牌,两者比较起来,是不是做后者更难?
许桂军:龙珠酒业2012年才成立,以前我们做原酒加工主要是供应沙城长城。很明显,做自有品牌更难,虽然很艰难,但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酿酒企业最终要追求的。一个葡萄酒企业要追求长远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品牌。
《酒世界》:为什么会考虑转型?
许桂军:原酒实际上挣的是加工费,利润比较低。第二个原因是风险比较大。
《酒世界》:风险都有哪些?
许桂军:两个方面,第一是市场环境。我们以前供应给长城(指沙城长城),但这两年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他们自身无法消化这些原酒,这时候的风险就转嫁给了原酒加工企业;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原酒加工企业过多,竞争导致市场越来越难做。
在怀来和涿鹿,去年有原酒加工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就有30家,加上一些无证企业,加起来有50家,这个竞争加上市场环境的恶化,不转型实际上会面临生存上的困难。
《酒世界》:目前设计生产产能有多大,产品主要销售对象有哪些?
许桂军:目前龙珠酒业有3000吨的产能,我们自主品牌“葡龙液”每年的产量大概有200吨。企业目前仍然在做一些原酒加工。我们以河北和广东销售为主,目前市场反应还是比较理想的。
《酒世界》:转型后,当前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许桂军:是品牌的提升。葡萄酒行业和其他的快速消费品不同,其品牌的塑造需要更多的时间积累。
另外一块就是品质的提升。目前我们的原料依然是收购农户的,原料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这需要我们在酿酒环节做更多的努力来保证品质。
《酒世界》:有以前做原酒的基础,对原料的掌控应该会比较强些?
许桂军:相对而言是好些,但毕竟是没办法从源头控制,只能从最后的成品中去挑选。目前怀涿盆地农户对原料供应非常不积极,这很正常,他们会综合去比较种植酿酒葡萄的经济效益及投入产出。
但对企业而言,要酿造高品质的葡萄酒,必须有优质的原料,我们去年成立公司的时候第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基地建起来。
《酒世界》:基地大概什么规模?有哪些品种?
许桂军:我们预计投入近5000万元来打造自己的基地,2013年首批葡萄种下去,规模大概在1500亩。基地全部按照标准化的种植模式来管理,采用滴灌模式,而且我们已经率先实施了埋土机械化,以后在采收各个方面都将实现机械化。
目前种植的品种主要是赤霞珠、蛇龙珠和西拉,目前怀涿产区西拉的表现是非常不错的。
《酒世界》:这么大规模的投资,对一个私营企业而言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许桂军:龙珠是一个股份制企业,目前的投资方虽然都是私营企业老总,但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是希望未来能把当地农户拉进企业,用土地入股,实施合作社模式。我们现在只是跨出了第一步,那就是做出一个示范基地,起一个示范效应。这也是政府希望看到的结果,因为老百姓是非常现实的,你做好了,有效益了,他才会跟着你一起做。张家口市要达到百万亩的葡萄种植面积,如果仅靠政策补贴是无法完成的,必须有创新模式,把老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保障他们的利益,这样才能实现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