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3日,董路发表了博文《柴静,你能看见自己吗?》,详细说明了他对“柴静现象”的看法。此文一出,掀起一轮骂战,陆续有名人加入其中。在柴静新书《看见》正火时发表这样一篇文章,自然招来了“嫉妒”、“炒作”的骂声。“我不出专辑不出书不上新戏不上新节目,没有炒作的理由。我跟柴静只见过一次面,没有任何恩怨情仇。我只是解构这个现象,告诉你‘柴静’为什么是这样的。”董路如是说。
BQ: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发表那篇文章?
D:我在2007年就写过一篇博客《砸烂所有的明星偶像》,很反感盲目的粉丝文化。当柴静逐渐“神化”,很多人用溢美之词呈现她,当有十二位大佬为她站台,下面是她的买单者,她在新闻现场坐在老人孩子中间,老人孩子是她的道具。这些与之前媒体上“租房子”的柴静反差如此之大,所以我要说说这个现象。我不是想批驳她,柴静能走到今天是两股力量的合构。
BQ:“两股力量”指什么?
D:第一是央视一个栏目以她为核心全力打造,我是电视人,关注的是电视呈现,《看见》这个节目在柴静倾听的状态仍然不断地有她的反打镜头。第二是老男人饭局,这个事儿不是我提出来的,是柴静2011年在接受采访时自己的表达。我没有说他们龌龊,老男人给柴静输送思想,是提供炮弹的人。
BQ:你最终想表达什么?
D:柴静作为一个现象,为什么能走到今天,个人的奋斗、努力、学习都是必要的。但是这样的人很多,除了有悖新闻操作的一些策划之外,她还有这样的一些良师益友帮助,这个谁还能具备?我反对造神,我不希望新闻学院以她的采访为模板,不希望很多学新闻的人以她为榜样去效仿。柴静是典型的成功个案,但是她没法模仿,这是我真正想表达的。
一边是公然反对“造神”,另一边是回到民间,将自己的爱好与做实事相结合。就在“现象”之前一个月,董路和朋友们举办了“老歌老友”大型公益演唱会,唱了100首老歌,从晚上6点一直持续到凌晨2点25分,完全免费。
BQ:你给人的印象是主持、评论,怎么突然去唱歌弄演唱会了?
D:源于我的一个爱好,上大学时就唱歌弹琴。本来想小型玩一下就行了,但第二场我看到一桌四五个中年女人,《花房姑娘》一响就站起来在那儿跳舞。我想还是这种形态这种音乐,触及了这样年龄的女人内心的热情。
BQ:开始只是一种娱乐,后来又跟慈善相结合?
D:对,源于我看到的一张照片,一个小女孩手上都是冻疮。很多边远山区的孩子,上一半课教室太冷,老师带着到操场拢一堆火,暖和了再进去上课。我就想为孩子们募捐一些棉衣,沾钱太敏感,衣服是最简单直接的。于是就跟“暖流计划”达成一致做了2013年1月21日这场演唱会,仍然是我们自己出钱。演唱会完全免费,来的人要带着捐出的衣服,以这种方式在音乐中完成一次爱心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