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直到10月中旬,范欣有三个星期的时间都是在新西兰度过的,她和青年舞蹈家王亚彬合作拍摄了一组很棒的照片,想知道在自然环境中舞者身体会呈现出怎样的美。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面,她走访了新西兰大部分地方,包括房车展览,WOW戏剧节,在酒馆里面喝酒,在大海边看青年们冲浪,最后呈现的照片大多灰色和沉静,那是摄影师眼里面不同的新西兰,她的锋芒都掩藏在浪花底下。
我新西兰的旅行最开心的时刻都是和大海有关,一次是在hokitika海边,西海岸的浪特别大和狂暴,能一下盖过三四十米高的礁石,冲上岸的速度也特别快。我常常是追着浪头跑,浪一退我就跑过去,浪上来我就跑回来,就这样往返的跑了很多次,一边跑一边笑。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范欣
Q:刚下飞机的时候,看到那片土地的感受怎样?
A:这里很干净,阳光特别透。
Q:那里是霍比特人的故乡么?你寻觅了那些霍比特人的足迹?有想过真的会有霍比特人出现么?
A:没注意啊,霍比特人冲浪吗?
Q:去之前你做了哪些准备?它跟你想象的有何不同?
A:因为是工作性质的一次旅行,之前收集的都是拍摄背景的资料,新西兰旅游局的网站互动性特别好,已经能为我们的行程整理出基本的脉络,我们打算去拍房车,所以也了解了一下。但到了真的holiday park还是很让人激动,气氛太好了,这还只是冬天,夏天的美好会加倍。别人聊起新西兰很多还只觉得是环境好,其实她整个国家在气质上都有很多新奇有趣的地方,既保留着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东西又非常开放自然,没有什么限制。
Q:你带了哪些装备去的新西兰?请列举一下?哪种装备用得最多?
A:我就带了一个包。里面装着我的登山鞋和相机,我们去的时候算是新西兰的冬天末尾,其实不是太冷,因为不停要运动,就算冰川上也就一件外套足够了。专业的鞋子很重要,一次是在奥克兰附近的黑沙滩,当时临时可以拍冲浪的人,为了可以离那些冲浪的人更近,我们翻到一个峭壁边上,冲浪的那些男孩实在太帅了,我想更近就走到最边上,当时他们在等一个大浪,我因为在拍照注意力都在他们身上,结果浪过来的时候没看到,一瞬间就给我拍了,当时为了保护相机,就只是弯腰把相机放到衣服里, 结果竟然没被浪给拍下去,当时就特别感激我的鞋子。
Q:看你拍摄了 “WOW” 我看到了一个戴着满头眼睛的人,在那里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人?
A:我觉得有趣的是那些来看这场表演的人,很明显他们是来享受,也跟这个城市有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只包,是两个人缝在一起的,看了你就知道,他们不是为了搭配什么时装,只是为了好玩。
Q:有什么事情真的让你感到惊讶了么?
A:就是自然,树,海。我发现自己接受到了自然的信号和节奏。
Q:你从新西兰带回了什么?箱子有没超重?回来花了多长时间选片子?
A:哦,我带了一副毛利玉刻的耳环,是毛利人新生的标志。箱子没有超重,反而轻了,选片子选了一周多吧,需要缓缓气儿。
Q:你觉得旅游对你来说意义何在?
A:旅游可以改变一下生活的节奏,我喜欢这件事情,多多益善。我希望是非常立体的旅行,最好感官都能充分的用上。希望有尽量多和松弛的交流环节,时间线可以放长一点。我又多了解了一种生活节奏,就是使我更丰富呗。
Q:在新西兰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A:在这里的人一定都喜欢运动,大自然的魅力让人不自觉的就想融入其中,所以我在新西兰最喜欢的事情也是运动。
旅行的最后一天在奥克兰的一个码头,当时风很大,拍摄结束后我又犯神经病了,脱了衣服就跳到海里去了,那天到晚上都很开心,喝了很多酒……
延展阅读
WOW:令人惊异的艺术盛会
素有“高级服装狂欢节”之称的新西兰服装艺术盛会(WOW)是新西兰独具特色的艺术盛典——在引人入胜的舞台上,艺术和时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21 年前,蒙大拿服装艺术盛会还只是一个小型的乡村画廊推广活动,但发展至今,它已成为新西兰规模最大且最具活力的艺术活动,同时也成为全球艺术界的一大盛事。
如今,这一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秀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的文化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表演者和观众。
创意之都
每年,服装艺术盛会让 300 多位顶级设计师以及 400 多名演职人员聚汇于新西兰的“创意之都”——惠灵顿,为观众呈献为期一周的精彩表演。2008年的服装艺术盛会吸引了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泰国、德国、荷兰、以色列、斐济、加拿大与新西兰的众多参赛者,观众更是多达 35000 人。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迈克尔·佩斯查德特(Michael Peschardt)是服装艺术盛会的嘉宾评委,他表示,2008 年的盛会“既五彩缤纷、引人入胜,又充满艺术趣味,几乎很难做出胜负评判。我也曾遍阅世界各地的顶级文化与时装表演,却从没见过哪一场可以与它相媲美。”
文化溯源
如今光彩四溢的首都盛会其实最初起源于南岛小城 —— 尼尔森 —— 一场名不见经传的表演。早在1988 年,尼尔森雕塑家苏西·蒙克里夫(Suzie Moncrieff)为了宣传当地的一座画廊突然萌发了一个奇妙而大胆的想法。在常人看来,她极富创意的想法怪异而疯狂,即采用画廊墙上的艺术品来装饰人们的服装。她希望让艺术家与设计师们创造“可以穿的艺术”,然后将其诠释的作品在戏剧性的舞台背景上进行展示。最终,这次活动已经远远不只是一次宣传而已——这场引人入胜、令人难忘的表演在日后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2003年,服装艺术盛会因其规模的逐渐壮大而从最初的起源地尼尔森迁至首都惠灵顿。
设计挑战
与传统的 T 型台时装秀不同,服装艺术盛会更具戏剧色彩。舞蹈演员与模特们身着的奇装异服选用奇特的材料制作,充满想象力,他们随着动感的音乐和灯光忘我地展示,奉上一场随性而优雅的时装秀。参加服装艺术盛会的设计师们无须局限于传统的工艺与缝纫技巧,但其所设计的服饰需要在大型舞台上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还要注意细节的考究。参与比赛的艺术家们来自各个领域——电影、时装、摄影、手工艺品、设计、雕塑、戏剧、艺术,不一而足。他们当中不乏专业艺术家,同时也有许多年轻的设计新秀。此外,服装艺术盛会还曾在亚洲、中东、日本以及澳大利亚进行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