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管艺 重装上阵与艺术过招的收藏人

[2024年07月08日 14:34] 来源: 人物周刊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作为中国本土当代艺术收藏的代表人物,管艺力图在收藏的同时建立一部完整的“中国当代艺术史”,在专业领域他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我曾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分为三大阶段:上世纪80年代是艺术启蒙时期,90年代是资本积累期,40岁之后则是生命实践期。”  1966年出生的管艺,经历了成长阶段中各种政治和文化洗礼


  作为中国本土当代艺术收藏的代表人物,管艺力图在收藏的同时建立一部完整的“中国当代艺术史”,在专业领域他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我曾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分为三大阶段:上世纪80年代是艺术启蒙时期,90年代是资本积累期,40岁之后则是生命实践期。”
  1966年出生的管艺,经历了成长阶段中各种政治和文化洗礼,他身上保留了理想主义和浪漫英雄主义的烙印。在他的记忆和感觉中,80年代就是一个文化乌托邦,是一个纯洁的年代,身在其中是自我、幸福和充实的,对此他至今仍然怀念不已。
  管艺于华东石油学院毕业后,在哥哥所经营的化工企业占有一部分股份,他本人经营过几家广告、摄影、网络等公司,这些企业为他积累了财富。但财富的积累并没有让他觉得满足。
  管艺意识到自己的兴奋点并不在自己经营了多年的生意,他发觉自己开始怀念过去了的80年代,怀念自己徜徉在美术馆的时刻。也是在这样一个文化艺术的情绪里,他改名为管艺,也算是自己的艺术的开端。1989年2月,北京一次著名现代艺术展上,一件由交通标志“不许调头”演化而来的前卫艺术展品对管艺触动很深当亲身体验过伟大时代文化和艺术的觉醒后,管艺决定对艺术的渴望不只再停留在梦想的这一端。
  于是2001年,管艺踏上重新寻找幸福和自我的旅程,正式开始了对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在他的人生规划中,这也是一次由资本积累期向生命实践期的转换。6年后,管艺已收藏作品700多件,藏品或购自画廊或直接来自艺术家,或通过拍卖会,艺术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架上绘画、装置、照片、video等,甚至还有四五百张艺术家的创作手稿。
  2005年,他把自己的公司委托给职业经理人,自己则由实业家转为专业收藏家。在收藏过程中,管艺也将藏品做各种展览。
  “我意识到中国的当代艺术收藏体系都由外国买家掌控,所有的艺术品都流向了国外,没有中国人收藏当代艺术,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我想我找到了一个可以挽救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方法。”
  从文化生态意义上讲,在中国本土建立一个健全的收藏机制是确保中国当代艺术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收藏家必须让自己的藏品有一个好的去处,或寄存在博物馆,或捐给国家,或自己建立美术馆,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对藏品负责。
  管艺的收藏规模越来越大,他考虑到这些藏品不能四处闲散放置,于是2004年在北京通州区宋庄建造了一幢“管艺当代艺术文献馆”。在近2000平方米的地方,摆放着200多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从上世纪70年代末迄今活跃的任何一位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都有作品被收藏在馆内。在他心中,管艺希望自己能为中国的当代艺术保留一条命脉,让若干年后大家能有所追寻。
  在当代艺术市场如火如荼的今天,收藏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坦言自己比较幸运,在艺术品价格暴涨前,收藏已经完成了70%。管艺收藏了50余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其中被当作重要艺术家来经营的有20多位,几乎每位艺术家都有超过15件作品被收藏。他们的个人艺术资料在管艺的收藏系统里被整理得很细致,几乎从头至尾被当做课题进行考察式的研究,也就是说,管艺可以为他们每个人做一座小型的美术馆。
  绝大多数收藏家开始尝试购买油画的时候,管艺已经开始大手笔购藏装置作品——他买的一件装置作品是旅法艺术家黄永砯的大型装置《世界工厂》,2002年买的,此后,张洹那辆重达48吨的石刻奔驰吉普车、政治波普艺术家王广义巨大的锈色文革雕塑以及长达17米的黄永砯装置艺术品“蝙蝠计划”都收归到他手下。他认为装置作品最能体现观念艺术的脉络。
  他的收藏不追随商业潮流,而是有自己明确的线索,如“浙美现象”、“‘85—89’观念艺术”、“中国性”,“绘画性”、“理性智慧与感性经验”、“社会主义的传承与发展”等。其中“浙美线索”和“观念艺术”凸显了他收藏体系的总体架构,并集中反映了他的趣味和收藏方向。他希望用多重视角来研究中国当代艺术,而不是仅在宏观描述的表面上做文章。
  “如果要说有野心,那就是在将来的美术馆,把我的收藏体系做完整,包括主线索和分支,将这样一部中国当代艺术史呈现出来,大部分捐给国家,即使十年、二十年之后才被承认,我也没有白费苦心。”
  管艺力图在收藏的同时建立一部完整的“中国当代艺术史”。在专业领域他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2005年6月,管艺以私人博物馆馆长的身份被邀请参加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发表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演讲。此后,他就成了著名美术馆馆长、收藏家来中国必要拜访的名角。世界当代最著名的美术馆如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美国的MOMA纽约现代美术馆、古根海姆现代美术馆、亚洲艺术协会等重要机构的客人都曾经来此参观。
  2006年4月,在意大利米兰艺术博览会上做中国当代艺术的发言;2007年9月,香港苏富比邀请管艺做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史和收藏的讲座;2008年12月,入选“POWER 2008”世界艺术权威人士前十名。
  管艺认为自己的当代艺术文献馆严格来讲,还不是美术馆的格局。美术馆,即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事业机构,属于博物馆的一种。在当代美术馆事业的发展中,群众教育与服务也是美术馆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管艺认为,在美术馆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前,谈公共教育还为时过早,只能通过各种报道和展览来加深人们对他的收藏理念的认识和了解。
  除了继续完善自己的收藏,管艺还将致力于与收藏体系相关书籍的出版,当代艺术文献馆学术委员会的筹备和不同主题的展览等工作,“‘85—’89观念艺术的影响”、“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好的礼物”等。管艺还想成立国际当代艺术资料馆,研究成果将无偿向专业学生、艺术家、学术机构等提供。
  历程评述:
  任何一种艺术都需要人们来欣赏以证明其价值,而总有一些人在不为人知的背后默默地做着艺术积累以供更多人们欣赏的工作,不仅如此,这些人们还为艺术的发展史做着有益的补充,这一工作使得人类文明得以延伸。收藏家不同于艺术工作者,管艺为更多的艺术家们提供了展示其作品的艺术空间,这个平台展现的不仅仅是当代中国人的艺术成果,更是一盏明灯,点亮在艺术之路上苦苦求索的人们的心灵,照亮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化之路。
查看更多: 收藏 本土 中国当代
lv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