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网上“医师”资质难判断 网络寻医警惕引发新病

[2022年05月14日 22:01] 来源: 新健康周刊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生病了,本来应该上医院找医生,可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更多的人越来越倾向于“上网查查”;同时,也有不少热心的医生在业余时间上网回复患者的咨询。  据某健康门户网站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83.2%的网民有网络问诊经历,其中34.2%的网民会向一些健康网站咨询“头痛脑热等小病痛”,33.1%的网民热衷于从网上获

  生病了,本来应该上医院找医生,可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更多的人越来越倾向于“上网查查”;同时,也有不少热心的医生在业余时间上网回复患者的咨询。
  据某健康门户网站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83.2%的网民有网络问诊经历,其中34.2%的网民会向一些健康网站咨询“头痛脑热等小病痛”,33.1%的网民热衷于从网上获取保健知识。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网络问诊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医疗平台咨询。由医院或企业建立的独立医疗平台,如医院自建网站和商业网络的寻医问药平台,针对患者的提问进行解答;二是网友互助。通过网络互助问答平台,如百度知道等,网友间进行病情讨论与互助;三是微博问诊。通过微博平台与医生进行点对点的直接交流。
  除了看中“省时省力又省钱”外,不少人选择网上求医,还跟患上“有涉隐私”的病症有关,特别是人流、不孕不育、妇科病、男科病等疾病以及寻求疑难杂症良方,更占了网络问诊的很大一部分。
  专家提醒,在医学上,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也可能会呈现出同一个症状。何道新表示,没有当面诊疗,网络上的医生如果仅仅根据网友对症状的描述来判断病情,指导用药,可能会导致误诊的可能。患者根据这种误诊的结果服用药物,不但会延误病情,还耽误了正常的治疗,严重的还会导致对身体新的伤害。
  此外,网络上那些所谓的“大专家”、“医师”,是否真的具备合法行医资质也很难判断。而且“网上问诊”也很可能成为一些人推销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品甚至非法药品的幌子,使不少患者深受其害。
  “从医疗安全角度出发,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网上不能看病,只能咨询,否则属于非法行医。网络问诊是个好方式,但它只是一个参考。医学是最复杂的学科之一,网上问诊一定要选择专业医师咨询,防止有些网站为了商业目的,雇用没有专业资质的人误导患者。”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也表示。
  如何避开网络问诊陷阱
  专家表示,在相关法规尚未健全的当下,利用网络做健康咨询,在获得便利的同时,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警惕,避开可能存在的陷阱。
  首先,要确认网站以及医生是否具有资质,要核对相关人员是否具备医师资格、有无执业证。这些信息可上卫生部网站“执业医师注册查询”栏目,输入相关人名查询以辨真伪。
  其次,若是网上遇到热心荐药、荐医者,患者需提高警惕。正规医院的医生接受网络咨询时,一般只提供治疗原则、做些健康知识普及,不会随便推荐具体的药物。而对于网络上一些治愈各种疑难杂症、攻克世界难题的夸大宣传更需警惕。
  最后,若是遇到相关健康网站要求缴纳一定费用才能咨询的情况,患者最好不要理会。对于网络医生所给出的诊疗意见,患者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最后的诊断结果,建议患者还是到正规实体医院确诊。
  (李雨桦)
查看更多: 网络 医师 资质
lv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