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这是谁的2012

[2023年11月03日 02:30] 来源: 世界汽车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2012,说好的末日没有来,意外的精彩却总是不期而至。当2013的太阳照常升起时,我们终于可以安心地坐下来,梳理一下过去一年那些发生在赛道上的点点滴滴。这些或感动、或惊喜的瞬间,那些或留恋、或落寞的身影,串成了一个特别的2012赛季,也丰满了我们关于这个赛季的记忆。  这一年,  他成为F1历史上最年轻的“三


  2012,说好的末日没有来, 意外的精彩却总是不期而至。当2013的太阳照常升起时,我们终于可以安心地坐下来,梳理一下过去一年那些发生在赛道上的点点滴滴。这些或感动、或惊喜的瞬间,那些或留恋、或落寞的身影,串成了一个特别的2012赛季,也丰满了我们关于这个赛季的记忆。
  这一年,
  他成为F1历史上最年轻的“三冠王”;
  而他则在WRC的赛道上缔造了“九冠”的神话……
  与F1相比,WRC的冠军归属并没有太大的悬念,勒布的霸主地位绝不会被轻易撼动。整整一个赛季,13战9胜,无论是沙石、柏油还是冰雪赛道,勒布以其全面的技术和稳定的发挥,牢牢地占据着霸主地位 。法国站上,勒布在家乡父老面前提前两站加冕总冠军,成为前无古人的“九冠王”。至此对于他,任何溢美之词都显得苍白。然而对于车迷来说,这份喜悦又是如此的短暂。法国站后,勒布宣布下个赛季他将不再参加WRC全年的赛事,而只会选择性的出战。对此,我们甚至没有一个足够的理由来挽留,一个没有了挑战的WRC赛道已经很难再留住勒布的心。2012,勒布成为WRC赛道上的“孤独求败”。
  他们都是赛道上无可争议的王者,头顶着光环,改写着历史。他们还有着另一个惊人的巧合,同姓塞巴斯蒂安。当然他们也有着不同之处,一个是F1赛场上的“火星人”,而另一个则是WRC赛道上的常胜将军。
  25岁,偶尔略带羞涩的笑容,这个极具天赋的德国小伙子维泰尔就是“车王”舒马赫最看好的接班人。而他也担得起这份重任。最年轻的试车手、最年轻的积分车手、最年轻的杆位得主、最年轻的分站赛冠军、最年轻的世界冠军……维泰尔的F1履历表已经足够耀眼。2012赛季,FIA不再允许红牛一“队”独大,种种限制下,“火星车”RB8终于回归地球,而维泰尔的卫冕之路也开始变得艰难,与阿隆索之间的拉锯战一直持续到比赛的最后一刻。最终,维泰尔以3分险胜,幸运的第3次站上了总冠军的领奖台,成功取代方吉奥和舒马赫,成为F1历史上最年轻的“三冠王”。如果说舒马赫是F1历史上一个时代的标签,那么在他之后,这个标签或将是维泰尔。
  他们都无缘登上2012赛季总冠军的领奖台,但在车迷心中,他们早已是王者。3分,阿隆索的2012赛季又一次与总冠军擦肩。2010赛季,他也曾以4分惜败于维泰尔,2012不过是历史的重演。回顾整个赛季,阿隆索以其出色的表现和稳定的发挥赢得了围场内外的一致赞誉,在F2012丝毫没有速度优势的情况下,为法拉利带回了3个分站冠军,更13次登上领奖台,甚至一度成为总冠军的热门人选。种种情形,让我们几乎确信他就是那个举起2012总冠军奖杯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比利时站上,阿隆索卷入了首圈的连环大撞车,在F2012飞出赛道的那一刻,我们的心也被揪了起来。幸好,毁的只是赛车和比赛,阿隆索无恙。然而厄运并没有就此结束,之后不久的日本站上,阿隆索再陷“第一圈魔咒”,夺冠的契机也在一次次厄运中消失殆尽。最终,阿隆索再一次错失总冠军。坏运气,这或许是我们惟一可以接受的阿隆索不能封王的理由。对于阿隆索,我们不想以成败论英雄,因为他早已是 “无冕之王”。
  这一年,
  他虽以3分惜败,但仍是“无冕之王”;
  而他则顶着昔日的余辉,
  在人们的不舍和留恋中挥别F1赛场……
  提到舒马赫时,人们习惯于在他的名字前加上“车王”的头衔,他已经成为F1的标签,烙印在F1的历史上。在人们心中,“七冠王”不曾褪色,无论是2007年他选择离开,还是2010年他再次回来。复出后的舒马赫选择了梅赛德斯,期望能延续之前的辉煌,实现一个非常“7+1”。然而3年间,F1无论是规则还是赛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使是曾经的“车王”,也只能借由一场场比赛去被动的适应。3个赛季中,舒马赫的努力毋庸置疑,但最后的结果却让我们不由得有些失落。2012赛季,舒马赫的退赛场次和他的得分场次几乎一样多,除了摩纳哥的杆位和瓦伦西亚的首次登台之外,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亮点。甚至于其年轻的队友罗斯博格都以93分的积分力压舒马赫。至此,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曾经的“车王”已经很难再现昔日的风采,而舒马赫自己想必也很明白。日本站上,43岁的舒马赫宣布将于2012赛季后再次退役,这一次他说他会彻底地离开。对于广大车迷而言,虽然有不舍、有留恋,但看着昔日的“车王”在二流车阵中苦苦挣扎,离开或许是个最好的选择。
  2012,他留给我们一个最不舍的背影,谢谢你,舒马赫,曾经给予我们那么多难忘的记忆。
  这一年,
  他委屈、失望,离开了效力多年的旧主,
  却不知“三叉星”能否许他一个想要的未来……
  提到汉密尔顿,多少人最先想到的不是他曾经的冠军头衔,也不是他的出色精湛的技术特点,而是撞车、绯闻和口无遮拦。这些负面事件在2011赛季集中爆发,汉密尔顿也因此被冠以F1“坏小子”的头街。然而,2012赛季,“坏小子”似乎有所收敛,无论是围场外还是赛道上,都很少再听到关于他的传闻。汉密尔顿希望用成绩来证明自己,比起“绅士”的巴顿,他同样足够出色。然而迈凯轮似乎并没有在意汉密尔顿的改变,仍旧对巴顿“偏爱有加”。斯帕赛道上,一套尾翼点燃了汉密尔顿压抑的怒火,与巴顿的关系也降至冰点。之后,愤怒之下的汉密尔顿在网络上发布了涉及机密的赛车遥感数据,而这显然犯了迈凯轮的大忌。矛盾萌芽后便开始疯狂地生长着,终于演变成佛陀赛道上的疑似内讧,“双顿之争”让阿隆索渔翁得利,汉密尔顿、巴顿、迈凯轮三败俱伤。
  新加坡站后,度假回来的汉密尔顿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决定,2012赛季后他将离开迈凯轮,转投梅赛德斯。我们无从揣测汉密尔顿如何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毕竟从13岁开始,他就已经生活在这里。正如他所言,迈凯轮就像他的一个家,选择离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2012,汉密尔顿做了一个选择,2013,“三叉星”能否许他一个想要的未来。
查看更多: 赛道 心地 末日
lv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