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王希钟:六十年的化装路

[2023年01月18日 14:04] 来源: 大众电影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神佛鬼怪的形象让亿万观众叹为观止,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奶奶的造型,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王希钟,一个与这些造型息息相关的人,发掘推荐了一批革命伟人扮演者,还史无前例地两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化装奖。  王希钟,1928年出生于山东蓬莱,祖祖辈辈以农田为生,跟艺术毫无关系。少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神佛鬼怪的形象让亿万观众叹为观止,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奶奶的造型,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王希钟,一个与这些造型息息相关的人,发掘推荐了一批革命伟人扮演者,还史无前例地两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化装奖。
  王希钟,1928年出生于山东蓬莱,祖祖辈辈以农田为生,跟艺术毫无关系。少年时期的他第一次的意外观看电影经历,萌生了他的明星梦。王希钟回忆道:“我小时候生活很贫困,朝不保夕。16岁就随家人一起‘闯关东’,后到大连的表哥处谋生。我在他的建议下进入了夜校学习,在那里我看到的第一部影片是民国影星李丽华主演的《千里送京娘》,这部影片给我带来了震撼,因为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艺术形式,看后就放不下了。当时也年轻,就想出头露面,便萌生了要做电影明星的梦想。”
  然而,只有梦想是不行的,还需要个人的努力和机遇。当他得知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招考演员,便怀揣着梦想去考试。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首诗朗诵,操着浓厚胶东口音的王希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被录取。谈及此事,王希钟激动地说:“当时自己高兴的不得了,这个‘馅饼’怎么就会砸到自己的头上了,至今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尽管如愿以偿,王希钟却没有分配到演员行列,组织上让他学习化装,虽然他有些遗憾,但带着对电影艺术的崇敬,他还是高高兴兴地接受了分配。后来,他和几个同学调入了北京电影制片厂,这一呆就是一辈子。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兴的电影事业一切都需要电影人白手起家。对于初来乍到的王希钟,更是如此。他说:“现在再看当时自己的化装成果,感觉很可笑。记得在拍《吕梁英雄》的时候,给演员浦克粘胡子,今天粘得密,明天可能就稀疏,造型根本不统一,两个镜头不同,要反反复复地琢磨。”就这么摸索着,终于在1954年有了转机,王希钟被派往莫斯科系统学习化装,这才使得他对化装的认识有所提高。
  “文革”期间,样板戏深深烙在了几代人的脑海中,王希钟参与了其中四部半的化装造型:《智取威虎山》《海港》《杜鹃山》《龙江颂》,那半部是为《红灯记》中李奶奶做的造型。
  谈及样板戏,王希钟说:“当时的影片讲究‘三突出’,即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所以在样板戏造型方面,正面人物要红脸膛,浓眉大眼;而反面人物脸色要加入灰色绿色,显示阴暗。”
  当然,给《红灯记》中李奶奶化装造型无疑是最触及王希钟心灵的。他说:“我原本没有参加《红灯记》的拍摄工作,他们在李奶奶化装造型上遇到了难题,于是连夜把我找去了。起因是当时江青提出可以利用扮演李奶奶的演员的头发做造型,不必再戴头套。但是实际情况是,不做头套太假,后来听了一位军代表的指示:对于江青首长的指示灵活掌握,我们才放下心来。我一夜没睡,赶制出了这个头套,那段经历让我至今刻骨铭心。”
  王希钟六十年化装造型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莫过于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其中造型各异的神佛鬼怪,个个出神入化,独具情态,都出自王希钟之手。
  话说当年,杨洁要拍《西游记》,造型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希钟。这按王希钟的话说“有这等好事?太难得了”。但厂里领导不放他。眼看嘴边的肥肉要丢,王希钟便跟杨洁商量,能否不跟剧组,自己在家里做好造型,让学生到现场去化装?杨洁同意了。后来杨洁回忆道:“当时偌大个中国,也只有王希钟能接下这个工作了,我求之不得。”
  《西游记》中,王希钟几乎调动了十几年的积累和经验,大胆地提出了硫化乳胶做假脸,用真假脸结合的方式塑造可爱活泼的“猴”造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就此,王希钟有着自己的见解:“孙悟空这个造型,首先要在人与猴,美与丑之间找到一个切合点,鼻子要像人,猴子的鼻子不太雅观;嘴巴要像猴,带点‘雷公嘴’,但又不能像猴嘴那么豁;眼睛要像人,猴的眼睛太凹了;额头要像猴;脸部要像人,突出一定的皮肤质感,表现美猴王的特质。”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王希钟的化装造型为界内所公认,这不得不提到两部经典影片《西安事变》和《周恩来》。
  《西安事变》是中国第一部十几个历史人物同时再现银幕的影片。当时的拍摄要求是所有历史人物都要与历史的真实人物形似,并在此基础上追求神似。的确,形神兼备是王希钟的艺术追求。由于职业习惯,他非常关注人的面孔,凭借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出色完成了这部影片中所有历史人物的造型,而且很多历史人物是第一次登上银幕,他也因此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化装奖。
  谈到影片《周恩来》,王希钟说:“当时,演员王铁成对饰演老年生病的周恩来把握性不强,于是我在给他定型的时候很注重眉毛的处理,这是最能反映老年总理特点的地方。为了体现总理眉毛的变化,浓淡虚实要适度,我反复与总理的照片对比,根根计较,最终达到了准确表现。”这部影片成就了王铁成的演艺事业,也让王希钟再次荣获金鸡奖最佳化装奖,这是史无前例的。
lv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