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沂水大集 热热闹闹乡土味

[2022年12月03日 09:02] 来源: 旅游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城里天天都是集市,也就没有逢集不逢集之分。在山东农村,这种集或会都有固定的日期,一般十天两个,按农历来计算,或逢五逢十,或逢三逢八,也有逢四逢六。过去交通闭塞物质贫乏,只有通过集市进行商品交换,现在的集市较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不仅仅是买卖商品的市场,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一种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地方


  城里天天都是集市,也就没有逢集不逢集之分。在山东农村,这种集或会都有固定的日期,一般十天两个,按农历来计算,或逢五逢十,或逢三逢八,也有逢四逢六。过去交通闭塞物质贫乏,只有通过集市进行商品交换,现在的集市较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不仅仅是买卖商品的市场,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一种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地方。用农民的话来讲,去赶集,实际也是图个热闹。
  来到沂水县高桥镇大集时正逢腊月二十三,马上就要过年了,一进集市我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节日味道。放眼望去村头小河边的空地上一两里路长的地方,早已是人山人海,热市非凡。与城市里人们到超市购年货不同,农村的大集更有乡土气息:菜市、布市、杂货市、家禽鱼肉市,一个连着一个,吃的、喝的、玩的、穿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年画春联、爆竹糖果、牛羊肉、时蔬干货、水产海鲜、服装鞋帽一应俱全,令人目不暇接。摊主们或蹲或坐或站,一杆秤,一张嘴,接待八方来客。砍价声,吆喝声,声声交织。有的小商小贩干脆推着小车来回穿梭卖货,忙得不可开交。这是春节前最重要的一个集,所以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来了,集市里人头攒动,男女老少三五成群,或拎包提篮,或背袋挎筐,推着自行车的,蹬着小三轮的,还有连家里干农活的独轮车都推出来吱吱呀呀地上路了, 上面坐着个东看西瞧的小孙子,看那样子似乎要把整个集也搬回去。弯腰驼背的老人拎着长长的烟袋锅在集市上四处闲逛,不时与熟人打着招呼。这摊看看货,那摊讲讲价,或者干脆找个地方坐下来,抽袋旱烟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鲜艳的头巾、朴素的棉袄、摩登的皮衣在人群中时隐时现,让我一会儿就眼花缭乱起来。走进大集让人感觉这里甚至与买卖无关,仅置身其中就能让人兴奋半天。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过年贴春联年画是一件非常讲究的大事。红红火火、花花绿绿的年画,既用以表达了主人的心愿,又烘托了节日气氛,而且还承载着美观实用和教化世人的功效。所以整个集上最红火的是年画春联摊了,写满吉言的大红对联一排接一排,沿东西河道一溜挂起,形成一条条长卷;方方正正的大“福”字,四角衬着“富贵吉祥”、“年年有余”烫金字,格外显眼。那年画,或摊在地上,或挂在墙上,林林总总,“招呼”着前来品评、欣赏和购买的人。年画的内容太丰富了,关公财神观音是最传统的;各届领导人是与时俱进的;孩子要升学的家庭,购买的年画往往是“鲤鱼跳龙门”;家中有小孩子的,要买“长命百岁”、“胖娃娃”;“松鹤延年”之类的长寿图,再配上一副联,曰:“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松不老”送老人最合适不过;如果是小青年儿,多半会选上一两幅美女的年画。至于孩子嘛,则看中的是英雄人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嘛。当然门签儿也是必不可少,五颜六色地买上一摞,门框窗框上吊下来,五光十色,异彩纷呈,犹如一面面可爱的小旗子,猎猎飘在每一个屋前,再加上一个金光闪闪烫金的“福”字,齐了,这个年就打扮好了。
  买了春联还要去布摊扯些布料或买件新衣回去,大人孩子盼一年,总要有些新气象。百货商场里见不到的大红大绿的土染布、手织毛衣、布鞋应有尽有,货物虽然土里土气,但是也实实在在。布匹服装摊上来来往往的大都是些妇女,有的领着孩子,在一堆堆的服装前转来转去,看得眼花缭乱,这套好,那套也不孬,反反复复拿不定主意。孩子望着台子上琳琅满目的新衣服,眼里满是期盼,满是喜悦。这时候卖衣服的就喊开了:“一年忙到头,什么都不想,截块好花布,做件好衣裳。大婶,看看这套,料子多好,花多俊!”话刚落下,那边的又吆喝了:“大姐,过来看看这套衣服,花儿鲜,料子壮,穿在身上真漂亮!来,便宜点儿卖给你。”经不起这顺溜的甜嘴,扯过孩子比划了再比划,试了这套试那套,然后利利索索地掏出钱,拎着大包小包,领着孩子,喜滋滋地走了。老人们也喜欢赶潮流,几个聚在一起,这个厚实,那个款式好,一起讨价还价,大有团购的味道。大红缎子被面也得准备几床,过完年儿子要结婚了,趁着年集上花样多,得好好挑挑,也不知孩子喜欢哪个样式,但结婚一定要大红的。
  女人们在服装摊位前挤挤插插,男人们哪儿去了?跟着人流走,前面两排剃头的摊子是男人们聚焦的地方。这景在城市里还真见不到:4个铆钉、几条麻绳和竹竿做成的支架,各色的布简单地围在支架上,组成了一个简易的方形小帐篷,每个棚子里,都有或老或少、或男或女的“剃头匠”在耍剃头的手艺。在山东,民间有正月不剃头的禁忌习俗,说是正月剃头“妨舅”,故而不少人都乘赶年集的机会,理理发,剃剃头。一个方凳,一个炉子上的热水锅冒着热气,一个洗脸盆放在架子上,东西虽然简单,却也引得十里八村的老少爷们在各摊位前唠着嗑排队等候。 “剃头匠”们倒是不慌不忙,一张大大的白罩布把客人围起,一把明晃晃的剃刀上下飞舞,很是娴熟,眨眼功夫刚才还是一团乱草的头已剃出一个光溜溜,摁到盆里热水哗哗一冲,再用热热的毛巾焐了嘴,同样三下五除二,脸也刮好,把水当街一泼,下一个……传统的“刀”活儿手艺,使这 “剃头棚”有意无意地就成了乡村大集的一道凝聚年俗风情的风景线。
  置办年货怎么少得了买鱼、割肉呢!再往里走就是几个卖鱼的摊位,围满了等着买鱼的人。“来一条大一点的!”“来,给我称两条!”这里卖的鱼个个都有二三斤,可是买鱼的人却还一个劲儿地问,还有没有更大的?过节了,吃鱼当然要吃大的,图的就是年年有余的喜庆吉利。这边鱼卖得火,那边活鸡买卖也很兴隆。自己散养的活公鸡放在篮子里排成两排展示着,每公斤20元,尽管价格不低,但买者仍然很多,这属于“绿色食品”,吃着放心。而且花3元钱,就能在大集上当场请人帮忙杀鸡、收拾干净,非常方便,就是等着宰鸡的人挺多,得排队,谁让这是过年呢!猪肉摊位前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也是热闹非凡。这才是真正的挑肥捡瘦呢,时不时有人拎着挑好了的肘子排骨,或是扛个祭祖少不了的猪头,高高兴兴地钻出人群,转眼间消失在人海中。
  编篮子的手艺人一边招揽着顾客,手底下一边不停地忙碌着,柳条编成的篮子细密而精致,放在那儿像个大元宝。热情的佟大娘把我们叫到她家里去,看她如何亲手制作布老虎。这布老虎可是纯属原创,一个个虎虎生威,又喜庆又好玩儿,透露出拙朴的艺术气息。叮叮当当的铁匠摊旁边,摆放的是整整齐齐的镰刀、锄头、铁耙子;小桥头上摆的是自家产的烟叶,点豆腐的卤盐,以及蒸笼、扁担等等。这些农家之物,记录着农村平常日子的风风雨雨,见到它们,就像见到了多年不见的故人,陌生却又熟悉,疏远却又亲切。这些久违于现代日常生活的用具,不时拨动起我心中那根遥远的弦。
  玉米秆圈出的草墙里,有木头石块搭成长条的简陋桌椅,这是集市的“餐饮区”,牛肉汤、油条、面饼、煎包、豆浆应有尽有,逛累了可以找个地方坐下,盛上一碗豆腐脑,再来个热气腾腾的大烧饼,那种惬意着实让人羡慕。农家蒸的大馒头、农家磨坊豆腐,比城里的可好多了,都是原汁原味,吃起来特别香。赶完集后,村民们或背或扛着满满的一袋子年货,也是三五成群,互相打听着各自的收获,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满脸幸福地往家赶。
  现在,人们赶集不只为单纯的吃和穿了,每一个集既是乡亲们买卖家中农产品的时候,也是亲友相聚的好机会。亲戚来自四村八乡,不期然在集市上相遇,给赶集增添了许多欣喜。赶集,是一种传统,是一种习俗,但更是人们为了自己的生活而赶。很多人赶集常常是为了消遣看热闹,放飞一下心情;小孩们喜欢跟着大人去赶集,常常是为了好吃的东西好看的衣服好玩的玩具;老人们也喜欢赶集,有时是为了跑跑路练练腿筋骨,让身体更健康,或者碰碰老熟人,谈谈过去说说现在,再畅想畅想未来。城里人来乡下赶集,是寻找远去岁月留下的难忘记忆,是体验那浓浓的乡土情谊。
查看更多: 乡土味 集市 农历
lv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