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小儿疝气最好4-6岁做手术

[2019年04月12日 15:27] 来源: 中国娃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小孩总是无缘无故地哭闹,不肯走路,广东省人民医院血管甲状腺腹壁疝外科主任、教授彭林告诉家长们:出现这种情况,家长要警惕小儿疝气。彭林还指出,小孩发烧、呕吐时要及时治疗,发现小孩便血要及时就医,及时发现小孩是否发生疝气病。小儿疝气自愈概率5%左右现在许多家长对小孩疝气病存在误区。彭林提醒家长不要陷入以下

“小孩总是无缘无故地哭闹,不肯走路”,广东省人民医院血管甲状腺腹壁疝外科主任、教授彭林告诉家长们:“出现这种情况,家长要警惕小儿疝气。”彭林还指出,小孩发烧、呕吐时要及时治疗,发现小孩便血要及时就医,及时发现小孩是否发生疝气病。

小儿疝气自愈概率5%左右

现在许多家长对小孩疝气病存在误区。彭林提醒家长不要陷入以下三个误区。

首先是不知道小儿疝气这个病,不少家长对这个词比较陌生,容易造成孩子延误治疗。即便有家长自认为了解该病,但却看到小孩自己没有明显症状,就不重视,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这同样会延误病情。

二是发现小孩疝气后,盲目地给小孩吃药、打针。彭林指出:“给小孩吃药治疗此病有两大危害,一是耽误病情治疗的最好时间,二是‘是药三分毒’,有些药物会带来毒副作用,危害孩子的内脏器官,如心、肺等。”彭林很肯定地说:“目前,治疗疝气的唯一科学的方法就是手术。”

第三个误区是,很多家长认为小儿疝气会自己长好。彭林告诉大家:“小儿疝气会自然好转的概率在5%左右,所以发现小孩患病,应及时就医。”

婴儿出生后数天数月可发病

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

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 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 痛加剧,孩子会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这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 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彭林指出,若小孩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不肯走路,家长应警惕小孩是否患了疝气病。由于疝气是由于过度用力诱发的,所以小孩咳嗽、呕吐时要注意,同时也要观察孩子是否发生疝气。

小儿疝气多见男孩

“疝”是指人体正常的组织或脏器通过潜在的腔隙或薄弱区域,由原来的部位移位到其他的部位所形成的疾病。在各种种类的疝中,俗称“小肠气”的腹 股沟疝差不多占了95%,另外还有切口疝、脐疝、盆底疝、膈疝等。腹股沟疝在小孩和成年人均可发生,是指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薄弱区域突出到皮下形 成的包块和相应的症状。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彭林指出,只要是男的,就有可能发生疝气,年龄越大发生的几率也越大。

由于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 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 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

如何预防?

小儿疝气的危害可大可小,小儿腹股沟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 状。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大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 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引起腹部剧痛以及肠梗阻、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不及时处理还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非常关键。

记者采访彭林了解到,小儿疝气是由于先天发育不足导致的,几乎没有预防的方法。”但是小孩出生后,家长也有些方面要提高警惕。婴儿时期,不要将 小孩的腹部裹得太紧,以免加重腹内压力。在饮食方面,尽量给小孩吃一些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孩子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不要 让孩子用力解大便。此外,还要尽量避免孩子大声啼哭、大声咳嗽,防止腹压升高。患咳嗽的小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吃些止咳药。.

彭林解释,小儿疝气主要的诱因就是因为腹压太大,所以一切可以避免腹压增大的方法都是可以预防小儿疝气的。对没有患小儿疝气的孩子,父母要尽量做到以上几点,对已经发生小儿疝气的,家长更应该从饮食等方面注意。

lv
lv

图文资讯